JAVA 面向对象 (二)

1.package:

1)作用:避免类的命名冲突
2)包名可以有层次结构 类的全称: 包名.类名
3)同包中的类不能同名
4)建议:包名所有字母都小写

import:

1)同包中的类可以直接访问,
不同包中的类不能直接访问,想访问如下两种方式:
1.先import声明类再使用类——-建议
2.类的全称—————太繁琐,不建议

2.访问控制修饰符:

1)public:公开的,任何类
2)private:私有的,本类
3)protected:受保护的,本类、派生类、同包类
4)默认的:什么也不写,本类、同包类
说明:
1)类的访问控制修饰符只能是public和默认的
2)类中成员的访问控制修饰符如上4种都可以

3.final:最终的、不可改变的—–单独应用率极低

1)修饰变量:变量不能被改变
2)修饰方法:方法不能被重写
3)修饰类:类不能被继承

4.static:静态的

1)静态变量:
1.由static修饰
2.属于类,存在方法区中,只有一份
3.常常通过类名点来访问
4.何时用:所有对象所共享的数据(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
2)静态方法:
1.由static修饰
2.属于类,存在方法区中,只有一份
3.常常通过类名点来访问
4.静态方法没有隐式this传递的,
在静态方法中不能直接访问实例成员
5.何时用:方法的操作仅与参数相关而与对象无关时
3)静态块:
1.由static修饰
2.属于类,在类被加载期间自动执行,
因类只被加载一次,所以静态块只执行一次
3.何时用:加载/初始化静态资源(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

5.static final常量:

1)必须声明同时初始化
2)由类名点来访问,并且不能被改变
3)建议:常量名所有字母都大写,多个单词用_分隔
4)编译器在编译时将常量直接替换为具体的值,效率高
5)何时用:数据永远不变、并且经常使用

6.抽象方法:

1)由abstract修饰
2)只有方法的定义,没有具体的实现(连{}都没有)

7.抽象类:

1)由abstract修饰
2)包含抽象方法的类必须是抽象类
不包含抽象方法的类也可以声明为抽象类
3)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
4)抽象类是需要被继承的,派生类:
1.重写所有抽象方法——–常用
2.也声明为抽象类——-一般不这么做
5)抽象类的意义:
1.封装派生类所共有的属性和行为———代码复用
2.给所有派生类提供统一的类型————向上造型
3.可以包含抽象方法,为所有派生类提供统一的入口
派生类的具体行为不同,但入口是一致的

8.成员内部类:应用率低

问:内部类有独立的.class吗?
答:有
1)类中套类,外面的称为Outer外部类,里面的称为Inner内部类
2)内部类通常只服务于外部类,对外不具备可见性
3)内部类对象通常是在外部类中创建的
4)内部类中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(包括私有的)
内部类中有个隐式的引用指向了创建它的外部类对象

9.匿名内部类:应用率高

1)若想创建了一个类(派生类)的对象,并且对象只被创建一次,
此时该类不必命名,称为匿名内部类
2)匿名内部类中若想访问外部的变量,该变量必须是的final的
—–在JDK1.8之前有这样的要求

10.接口:

1)是一种数据类型(引用类型)
2)由interface定义
3)只能包含常量和抽象方法
4)接口不能被实例化
5)接口是需要被实现/继承的,实现类/派生类:
必须重写接口中的所有抽象方法
6)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,用逗号隔开
若又继承又实现时,必须先继承后实现
7)接口可以继承接口

设计规则:

1)将所有派生类所共有的属性和行为,抽到超类中——–抽共性
2)所有派生类的行为都一样,设计为普通方法
所有派生类的行为都不一样,设计为抽象方法
3)将部分派生类所共有的行为,抽到接口中
接口是对继承单根性的扩展————-实现多继承
符合 既是 也是 原则时,使用接口

11.多态:

1)意义:
1.同一类型的引用,指向不同的对象时,有不同的实现
—-行为的多态:cut()、run()、step()、getImage()…
2.同一个对象,被造型为不同的类型时,有不同的功能
—-对象的多态:水、我…
2)向上造型/自动类型转换:
1.超类型的引用指向派生类的对象
2.能造型成为的数据类型有: 超类+所实现的接口
3.能点出来什么,看引用的类型
3)强制类型转换,成功的条件只有如下两种:
1.引用所指向的对象,就是该类型
2.引用所指向的对象,继承了该类或实现了该接口
4)强转时若不符合如上条件,则发生ClassCastException类型转换异常
建议:在强转之前先通过instanceof来判断引用的对象是否是该类型

12.内存管理:由JVM来管理的

1)堆:
1.存储new出来的对象(包括实例变量)
2.垃圾:没有任何引用所指向的对象
垃圾回收器(GC)不定时到内存中清理垃圾,
回收过程是透明的(看不到的),不一定一发现垃圾就立刻回收,
调用System.gc()可以建议虚拟机尽快调度GC来回收
3.内存泄漏:不再使用的内存没有被及时的回收
建议:对象不再使用时及时将引用设置为null
4.实例变量的生命周期:
在创建对象时存储在堆中,对象被回收时一并被回收
2)栈:
1.存储正在调用的方法中的所有局部变量(包括方法的参数)
2.调用方法时,会在栈中为该方法分配一块对应的栈帧,
栈帧中存储方法中的局部变量(包括参数),
方法调用结束时,栈帧被清除,局部变量一并被清除
3.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:
方法被调用时存储在栈中,方法结束时与栈帧一并被清除
3)方法区:
1.存储.class字节码文件(包括静态变量、方法)
2.方法只有一份,通过this来区分具体的调用对象

面向对象三大特征:

1.封装:
1)类:封装的是对象的属性和行为
2)方法:封装的是特定的业务逻辑功能
3)访问控制修饰符:封装的是具体的访问权限
2.继承:
1)作用:代码复用
2)超类:所有派生类所共有的属性和行为
接口:部分派生类所共有的行为
派生类:派生类所特有的属性和行为
3)单一继承、多接口实现,传递性
3.多态:
1)意义:行为的多态(所有抽象方法都是多态的)
对象的多态(所有对象都是多态的)
2)向上造型、强制类型转换、instanceof判断
3)多态的表现形式:
1.重写:根据对象的不同来表现多态
2.重载:根据参数的不同来表现多态